产品展示

“小巨人”的专精赛道

来源:爱游戏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5-05-08 00:37:11

  “专精特新”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而“小巨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海量制造业主体中的翘楚,它们凭自身“独门绝技”在细分赛道一骑绝尘,为破解产业链“断点”“堵点”等问题不遗余力。

  创新能力是形成企业间差距的关键指标。不久前,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大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500千伏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入选“浙江制造精品”。这款避雷器的核心元器件“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全省只有两家企业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且具有生产能力,恒大电气是其中之一,它也因此稳居国内超特高压交直流避雷器行业前列。

  探访恒大电气,我们正真看到了“丽水制造”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试图解读,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背后的创新求变是怎么样产生的,以及在此视角下,制造业究竟蕴藏着哪些难以估量的可能性?

  炎炎夏日,恒大电气的高压避雷器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全力生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经过热处理、平面磨床、清洗等多道工序后,它们将成为研发制造各种电压等级的交直流避雷器的元件,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电网变电站、输电线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

  “氧化锌电阻片是避雷器的核心部件。”总经理助理胡麦威指着生产线上整齐码放的电阻片和记者说,它们能在瞬间承受极强的电流冲击,在雷电天气里保护高压输变电设备,确保电网正常运转。

  小小电阻片,要在微秒级的时间内承受“雷霆之击”,工艺难度之高可想而知。这些年来,恒大电气逐步的提升电阻片的保护水平,包括能量吸收能力、老化性能和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同时在原料配比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反复调整中,不断试验寻找“最优解”。“避雷器关乎万家灯火,如果出问题,可能大半个城市都得停电。电压等级越高,产品质量越稳定,就越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胡麦威说。

  氧化锌电阻片的研发涉及化学、材料学、电工学、热工学等学科,不仅研发时间长、成本高且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技术向来是公司发展的“硬通货”,恒大电气深谙此道。也正是靠着多年来“死磕”技术的坚持,企业闯出了一条专精之路——直流系统避雷器从换流站±100kV阀厅内M系列避雷器发展到换流站全系列电压±800kV,交流系统下具备生产750千伏避雷器生产能力;电阻片越做越小,最短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在不同工况下达到重复试验要求。

  据胡麦威介绍,氧化锌电阻片生产的基本工艺分为四个步骤:原料加工与造粒、压制成型、预烧与烧成以及后续的侧面保护和喷铝电极。以氧化锌为主的原料,加入不等量的金属氧化物,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找到“独门配方”,一边生产一边研发成为企业的日常。

  “一次配方试验的成本就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我们从始至终坚持创新,让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保持竞争优势。公司每年在研发技术方面的投入超过总营收的4%。”胡麦威说。

  创新之路上,恒大电气深耕细致划分领域,让“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在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发展蹄疾步稳,解决产能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去年5月,一个占地18亩、专门生产电阻片的新厂区开工建设,预计将于今年9月投产,届时,企业的电阻片月生产能力将从原来的45吨提升到140吨。

  每个来到恒大厂区的人,都会被矗立在工厂门口的三台巨型避雷器所吸引。其中最高的一台避雷器,曾在世界上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藏中联网工程中肩负重要使命。

  “藏中联网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有高寒、冻土及大风天气,这款适用于海拔5000米的交流500千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能耐受地震烈度9度,安全系数1.67。”恒大电气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姚智强向记者介绍了这款创下世界纪录的避雷器,“它在藏中联网工程成功投运的当年,刷新了我国乃至世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海拔最高运行纪录。”

  除此之外,公司研制的交流特高压750千伏避雷器,成功晋级浙江省避雷器生产行业中“最高电压等级”,而保护交(直)流滤波器系列避雷器、直流6脉动桥避雷器系列新产品则填补了浙江省在直流避雷器领域的研发和运行空白。

  “我们正在着手研发1000千伏的超高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预计今年年底能在中国电科院取得检测报告,计划于明年投入市场试运行。”胡麦威说,恒大电气持之以恒在避雷器这个输配电设备的细分行业深耕细作,“在一米的战壕里深挖一百米”,不断实现技术升级,不断攻克行业难题,不断追求极致,通过定位高端商品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门槛、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比如特高压交直流避雷器产品,就是这里面的代表作。”

  结构性转型成效立竿见影。去年,恒大电气的产值达到1.4亿元,今年随着新建厂房的落地投产,预计产值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敏感性、行业专一性、转型灵活性,成为供给侧“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突破口,而全力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则让慢慢的变多“小巨人”成为高水平发展强劲引擎。

  原料称取、混合、球磨、压制,预成品煅烧、清洗、干燥、涂漆……经过十几道工序以及严格的检验,避雷器才能完成生产、封装打包。

  “制造避雷器是个精细活,任何环节都不能出差错。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数字化监控,每件产品在每道环节中的每个参数都有记录,以提高电阻片检验测试质量、方便溯源。”胡麦威说。

  当数据尽入彀中,一线生产的全部过程就变得简单了许多。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转型需求不是一套系统的升级迭代,而是在最大限度地考虑企业自身管理和制造模式的前提下,优化全链条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数智化、精益化管理。

  对数据尽可能多的采集,借助的是对硬件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多年前,恒大电气的生产和质检就不再采用手工记录方式。

  “生产过程对信息的透明度和传递的及时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只靠人工来做这些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数据无法及时传达,无法和销售等部门及时衔接、形成有效闭环,对公司内部管理和经营来说是一个隐藏的风险点,可能会引起生产的全部过程出现错误、产能效率低下。”胡麦威和记者说,正因如此,企业早就意识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至关重要。

  去年,恒大电气牵手华为(丽水)数字化的经济创新中心,利用IoT数据采集技术采集设备正常运行数据,通过大屏实现数据可视化,让生产数据与设备数据更透明,生产效率也得以显著提升。

  “让员工从繁琐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双手,去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基于此,研发创新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驱动恒大电气近年来走得更为深远的双踏板,企业也因此蓄积了更强劲的动力。

  数字化的深度变革还在继续加深。正如胡麦威所说的,他们正试图将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程度做到最好,“在一个虚拟世界里能够实现所有连接交互”。事实上,当“效率驱动”成为发展动力时,全面拥抱数字化只会让企业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快,同时也为莲都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实施作出了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通过引进华为云服务、省智专委专家团队指导企业组织数字化改造,目前莲都区数字化、智能化规上企业覆盖率已达到85.1%。”莲都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莲都区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排名山区26县第三、全市第一,有力支撑了经济稳进提质。

  在专精的赛道内往深度升级,是企业容易转型成功的方式,因为其中有长久积累的深厚经验,和对整个市场的理解和把握。而伴随着工业4.0和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以恒大电气为代表的“小巨人”,正迎来发展的新风口。